□本報記者蔣安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召開的中央全會。10月24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之際,中國政法大學召開師生專題座談會,與會師生代表齊聚一堂,暢談“依法治國”,獻策法治中國建設。
  討論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依法治國與司法體制改革”、“依法治國與民法法典化”、“依法治國、‘負面清單’與公權力邊界的界定”、“依法治國與法治反腐”、“依法治國與人權保護”、“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依法治國與環境保護”、“依法治國的本土資源與中國法制傳統”等議題對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探討,併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創新法學理論繁榮法學研究
  黃進首先作了致辭,他指出,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要議題,專門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重要的戰略部署,是中國政治發展與改革中的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開啟了當代中國走向國家治理法治化的新時代。而中國政法大學作為以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為己任的中國法學最高學府,應借四中全會召開,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東風,充分發揮法學師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能動性,開展一系列的學習、宣傳、教學、研究活動,在全校師生中掀起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的熱潮,從而進一步在師生中堅定法治信仰、堅守法治理念、堅持法治精神,進一步加強法學理論研究、探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現實問題。黃進說,要進一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把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到做好學校各項工作之中,特別是要做好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從而有力地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科學發展。黃進強調,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選擇,依法治國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只有對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係有科學、深刻、正確的理解,才能夠很好地推動我們國家的法治建設。
  司法改革與司法公正
  朱勇在認真研讀完公報後認為,公報能解決變革社會如何實現依法治國這一重大問題。朱勇指出,法律的價值是穩定、有序,法律不僅講求構建秩序、追求公正,讓公民的行為可預期,更要強調改革創新、改革開放,講創新求變,創新就是要更新舊的理念,打破現有的體制、改變現有的制度體系框架。司法要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司法必須嚴格按照現有規章,改革的問題應在立法層面上解決。通過立法與改革相銜接,這是解決變革社會如何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通過立法法律改革相銜接即能夠使國家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張保生就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需處理的關係談了個人體會。張保生指出,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前提,司法公正對於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馬懷德就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表了意見,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法治體系和法律體系有著極大差別,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有機完整的體系,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都涵蓋其中,體現了法治的整體要求。
  陳光中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司法同司法公正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提出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強調了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在整個社會公正中,司法公正具有引領作用。陳光中還認為這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司法的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的運行機制,會使依法治國、法治國家的建設會更有力的往前走,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李德順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指出中國走向民主法治是歷史的內在要求,是歷史趨勢。但是整個國家從執政黨到群眾對這個的認識過程並不是從來就有的,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而法治興則法大興,中國政法大學在中國推進法治建設上,不但有責任,還應該發出自己負責任的聲音。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三者有機統一。民主其內、法治其外,把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從內外關係的角度、從理論上統一起來。
  法治政府的本質就是法律實施
  應松年從建設法治國家角度來對十八屆四中全會進行瞭解讀,法治政府的本質就是法律實施,而建設法治政府涉及到主體、決策、執行、監督、公開等多個方面,十八屆四中全會為建設法治政府描繪了藍圖,明確了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他認為這次會議還為法治工作者隊伍建設、培養法治人才指明瞭方向。
  時建中就“依法治國”與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關係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時建中強調,行政權力邊界應受到約束,從而強化市場主體對改革的信心。要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公平的競爭、平等的保護各類企業。隨著依法治國的不斷深入,法治本身能夠為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長期的、持續的紅利。
  孔慶江從國際法與依法治國的內在聯繫發表了看法。孔慶江指出,一個堅定的對內推行法治的國家必然是國際法治堅定的維護者和踐行者。真正法治國家必然是一個人權得到高度尊重和保障的國家,而國際法制是以尊重和保護人權為基石。作為階段性目標的法治,實際上重心在培育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常保國認為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的統一,需正確處理好黨領導下的改革與國家法律的關係、正確處理好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係、正確處理黨紀與國家法律關係、正確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關係以及正確處理好黨組織負責人對重大法律性質案件的批示、指導和領導幹部干預司法個案的關係。
  依法治國與治國理政
  施正文就決定中提出的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的基本制度,在最高法院設立巡迴法庭,以及設立跨行政區劃的法院,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對領導人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等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焦洪昌和與會人員就立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他認為,第一應強調憲法在國家的作用,一個是對治國,一個是對治黨;第二,要完善憲法解釋的機制體制;第三,立法先行,黨領導立法,人大主導立法,民眾參與;第四,賦予有社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第五,立法以後最核心的問題是需要人民的真心的擁護和對法律的一種敬畏,一種信仰。
  阮齊林期望在黨的領導下,一個強大的司法系統能夠發揮兩個作用。第一個就是實現全國政令統一的作用,第二個就是對強大的權力形成制約。
  蔣立山圍繞國家的法治發展戰略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法治發展應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法治建設與大國成長的關係問題,二是法治建設自身的預期問題。
  顧永忠表示,依法治國涉及到治國理政,作為一個重大命題,內容十分廣泛,而司法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下也具有重要深遠的意義。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不僅體現了訴訟程序的公正、正當,也有助於保障訴訟結果的公正。
  努力打造現代中國的國家治理定勢
  石亞軍最後作總結講話,他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建設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改革的過程。無論是一個目標,五位一體的總佈局,還是六個方面的重大任務,都涉及到了各項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一些長期以來一直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要破題、要解題、要結題。針對法大如何貫徹四中全會的精神,石亞軍說,法大對國家提出的四大法治體系建設,即法治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建設,另外四支隊伍建設,即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法律服務隊伍的建設,承擔著重大的責任。我們必須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強化問題意識、需求意識、項目意識,在教育部領導的綜合改革中,清醒地看到教育教學思想、平臺、要素、主體、制度、流程、機制、技術、手段、模式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整體設計、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把我們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研、社會實踐、社會服務相結合,把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相結合謀劃和推進,努力建立健全能夠為國家法治體系和法治專門隊伍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的新的培養機制。
  (原標題:建言依法治國 獻策法治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p86vpvf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